丝路合作出佳片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晓东

2019-03-21

  图为电影《小家伙》剧照

第九十一届奥斯卡金像奖不久前落下帷幕,在此前公布的入围名单中,哈萨克斯坦选送的电影《小家伙》竞争“最佳外语片”奖项。虽未获提名,但能够站在奥斯卡的舞台上,与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电影杰作展开竞争,已经说明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早在去年5月,《小家伙》便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最佳女主角”奖项。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中,《小家伙》也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良好口碑。

也许不为人知的是,这部影片是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等“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共同参与摄制完成:俄罗斯导演、哈萨克斯坦演员、德国制作人、波兰摄像师与中国投资人组成的国际团队,携手完成了这部讲述在莫斯科打拼的移民的故事。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吸引了“一带一路”国家电影人通力合作?这部影片的成功,尤其对于一部小成本影片而言,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首先是“拍什么”的问题。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德沃茨沃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年轻母亲先遗弃、后卖掉自己孩子的故事,来自他在莫斯科现实生活里的所见所闻。中亚五国在俄罗斯有数万计的非法移民,在莫斯科,仅2011年就有250个婴儿被抛弃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为拍摄这部影片,导演采访了很多当事人。导演坦言,他无法对此视而不见,“我们需要观众不只通过电影来娱乐,我们需要严肃文学,也需要严肃电影,需要严肃的主题和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那就是苏联电影艺术家对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立场的坚持。

现实主义,意味着向生活要素材。而生活同样涵盖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是真正的富矿,需要艺术家去深入开采。脱离了生活,电影就会变得虚假,矫揉造作。

人道主义,我们应当在新的语境下去理解这个词。这是关于艺术家立场的问题,它并非一种简单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家立场的重复,它来自对人本身、对人性的真实关切。在当下语境中,没有人可以孤立地成为一个个体,人类命运彼此之间休戚相关,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在谢尔盖·德沃茨沃伊近乎自然主义的镜头下,我们的心被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身上有一堆“毛病”的弱女子一直揪着,以至无法呼吸。一名演员看完影片后说,他的胃部一直在抽搐。但观众又能觉察到,在冰冷的镜头之外,导演并非无动于衷,我们甚至能听到他急促的呼吸跟随着产后大出血的女主人公,在大雪纷飞的莫斯科街头艰难前行。她用冰锥为自己镇痛,却不放过哪怕需要出大力气的脏活、累活去赚钱。导演的态度其实无处不在。影片最后,女主人公从医院跑出来,一路东躲西藏,只为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给孩子喂奶,在女主人公痛彻心扉的泪水中,影片戛然而止。对于这部影片,观众不会觉得过于煽情,反而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痛感。移民问题并非某个国家、某个阶层的个体问题,它是一个事件:各国电影人为这部影片通力合作,不正因为它与这个时代的重要话题密切相关吗?

其次是“怎么拍”的问题。《小家伙》和以往我们常见的“合拍片”不同。通常而言,合拍各方会预先“分蛋糕”,或为盈利,或为其他目的,而《小家伙》的拍摄则简单得多。导演耗时6年拍摄这部小成本电影,直到戛纳电影节开始才完成剪辑。其中的重要原因除资金问题外,竟然是因为导演不愿使用人工景观,坚持要等到莫斯科下暴雪,而偏巧莫斯科一连几年都没有下过大雪。对于商业逻辑占主导地位的电影业来说,这样的做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这部影片距离导演的上一部电影、也是他的处女作《图潘》已有十年之久。《图潘》是关于大草原牧民生活的书写,在冷静、客观的视角中持有一种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思考与批评,同样打磨得十分精细。这种精细的创作态度在如今实为罕见,也令影片在戛纳电影节首战成功。但在“十年磨一剑”的《小家伙》中,导演却放弃了在《图潘》中建立起来的诗意风格,勇敢进行了新的尝试,即大部分镜头都是手持摄像机,以低角度,用一种接近私密的“跟拍”方式完成。

与一些“合拍片”相比,《小家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卖点”。但正因如此,影片避免了种种包括资本在内的干扰因素,依靠故事本身的道德力量和影像素材的质量,吸引了“跨国团队”。饰演母亲的哈萨克斯坦女演员萨马尔·叶斯里亚莫娃跟着导演拍摄了6年,6年时间对于一位年轻女演员来说何其珍贵。在北京的放映活动中,中国投资方代表坦陈,正是素材中所呈现的惊人真实,以及对底层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促使她拍板做了投资的决定。这些带有自发色彩的举动,使得拍摄电影这种已经不算年轻的艺术,再度回归它本来的意义。

假如我们将“艺术家的责任”的话题纳入共建“一带一路”的话语空间,便不难发现,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关于世界图景、人类命运书写的一种新的可能性,以此为前提,“艺术家的责任感”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有着巨大空间的话题。电影是一种普通观众极其容易代入个人生活的艺术,银幕上的情感体验与观众私人的、个体的生活是如此容易发生关联,这是一种“重建生活”的艺术。因此,真正的电影艺术家需要思考画家梵高的那句话: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是为了你们,人民。


责任编辑:徐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