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玻璃与当代艺术家相遇,便碰撞出无限可能。日前,“危险与美丽——当代艺术与玻璃展”在798艺栈ICI LABAS画廊开幕,呈现了来自国内7位优秀艺术家以及来自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捷克、波兰、澳大利亚、斯洛伐克、荷兰、拉脱维亚等国的14位国际艺术家的玻璃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托尼·布朗的最新当代艺术作品。
“玻璃,是一种危险与美丽并存的材料,除了它的材料本身可以生发出的很多特性,在技术工艺上同样需要艺术家的高度掌控。艺术家在技术和材料面前究竟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是向往美丽的创造者,还是不惧危险的探索者?”本次展览策展人汪付成希望通过作品的呈现能够解读这其中的意味,在更为广阔的维度上,打破媒材与工艺的束缚和传统思维定式,用当代艺术与观念浇筑新的玻璃语言,令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重现生机。
日本玻璃艺术家佐佐木雅浩的作品《树海》看上去脆弱而危险,吹制与车刻工艺的掌握,又使作品在尖锐、透明而又易碎的特性中,呈现出巨大的力量与美感。斯洛伐克玻璃艺术家卓拉·帕沃娃始终坚持用“手工塑形”来创作作品,她的《海洋生物》通过对粉绿色玻璃铸造、切割呈现出别样的形态。在北京有独立的玻璃工作室的俞岚带来的装置作品《升》由18件玻璃旗袍组成,她利用玻璃轻薄的特点,任光线自由穿过,整件作品女性气息浓郁,每一件旗袍似乎都通过斑斓的色块和光影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西班牙建筑师、设计师伊万的系列作品关注生活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他用相对更加稳定的玻璃材料进行“再现”,放置在有木框装饰的精致玻璃盒内展示,将“一次性”概念进行了延展和重新阐释,从而赋予作品新的意义。拉脱维亚玻璃艺术家英格娜·奥德芮的作品将玻璃与蜂蜡大胆地结合,通过玻璃创作视觉的隐喻,联系人、物品、时间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探寻着其中的相似性。而来自韩国李知勇的作品“细胞结构块”似乎更为理性,灵感源于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成长过程。他利用精致的冷加工工艺将不同颜色的玻璃部件进行重构,展示出玻璃的唯美微妙,同时也隐喻着生命科学中的已知和未知。
除此之外,展览现场同时展出了托尼 ·布朗近两年创作的作品。80年代初便以尖端科技创作装置作品的他,近年来,将自己的创作实践拓展至绘画、设计以及大型建筑项目领域,他的装置复杂、优雅、精巧,横跨多重领域。此次通过机械的“转述”,用技术在艺术家和绘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探讨艺术家的主动创作和机械的被动执行之间所产生的微妙的关系。这种对于材料、技术、可控性及未知的探索与玻璃艺术家们的创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冒险”的过程,使得作品具有了唯一性,创作过程中的失误及不完美反而成全了作品的无可替代。
当代艺术作品与玻璃艺术的并置展出,形成了不同媒材之间的交互对话。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张所家教授强调,观者在关注玻璃艺术的工艺性的同时,去感受认知艺术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表达,才是玻璃艺术欣赏的核心问题。本次展览亦希望打破人们对玻璃艺术的传统看法,能够在当代语境下构建一种新的观望方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