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译研网(www.cctss.org)现为作品《哺乳期的女人》样章寻求中译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泰语、罗马尼亚语优秀翻译。
翻译文字量:1047字
翻译截止日期:2018年10月25日
翻译费用:300-500元/千字
译者要求:
中外双语俱佳,有文学作品翻译经验者优先;
母语译者优先。
注:申请时请将翻译文字及以往作品发送至xudonghao@cctss.org,邮件标题格式“作品翻译+项目名称”,联系人:徐冬皓,电话:010-82300038。
翻译样章
旺旺出院后人瘦下去一圈。眼睛大了,眼皮也双了。嘎样子少了一些,都有点文静了。惠嫂说:“旺旺都病得好看了。”旺旺回家后再也不坐石门槛了,惠嫂猜得出是旺爷定下的新规矩,然而惠嫂知道旺旺躲在门缝的背后看自己喂奶,他的黑眼睛总是在某一个圆洞或木板的缝隙里忧伤地闪烁。旺爷不让旺旺和惠嫂有任何靠近,这让惠嫂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旺旺因此而越发鬼祟,越发像幽灵一样无声游荡了。惠嫂有一回抱着孩子给旺旺送几块水果糖过来,惠嫂替他的儿子奶声奶气地说:“旺旺哥呢?我们请旺旺哥吃糖糖。”旺旺一见到惠嫂便藏到楼梯的背后去了。爷爷把惠嫂拦住说:“不能这样没规矩。”惠嫂被拦在门外,脸上有些挂不住,都忘了学儿子说话了,说:“就几块糖嘛。”旺爷虎着脸说:“不能这样没规矩。”惠嫂临走前回头看一眼旺旺,旺旺的眼神让所有当妈妈的女人看了都心酸,惠嫂说:“旺旺,过来。”爷爷说:“旺旺!”惠嫂说:“旺爷你这是干什么嘛!”但旺旺在偷看,这个无声的秘密只有旺旺和惠嫂两个人明白。这样下去旺旺会疯掉的,要不就是惠嫂疯掉。许多中午的阳光下面狭长的石巷两边悄然存放着这样的秘密。瘦长的阳光带横在青石路面上,这边是阴凉,那边也是阴凉。阳光显得有些过分了,把傍山依水的断桥镇十分锐利地劈成了两半,一边傍山,一边依水。一边忧伤,另一边还是忧伤。
旺爷在午睡的时候也会打呼噜的。旺爷刚打上呼噜旺旺就逃到楼下来了。趴在木板上打量对面,旺旺就是在这天让惠嫂抓住的。惠嫂抓住他的腕弯,旺旺的脸给吓得脱去了颜色。惠嫂悄声说:“别怕,跟我过来。”旺旺被惠嫂拖到杂货铺的后院。后院外面就是山坡,金色的阳光正照在坡面上,坡面是大片大片的绿,又茂盛又肥沃,油油的全是太阳的绿色反光。旺旺喘着粗气,有些怕,被那阵奶香裹住了。惠嫂蹲下身子,撩起上衣,巨大浑圆的乳房明白无误地呈现在旺旺的面前。旺旺被那股气味弄得心碎,那是气味的母亲,气味的至高无上。惠嫂摸着旺旺的头,轻声说:“吃吧,吃。”旺旺不敢动。那只让他牵魂的母亲和他近在咫尺,就在鼻尖底下,伸手可及。旺旺抬起头来,一抬头就汪了满眼泪,脸上又羞愧又惶恐。惠嫂说:“是我,你吃我,吃。--别咬,衔住了,慢慢吸。”旺旺把头靠过来,两只小手慢慢抬起来了,抱向了惠嫂的右乳。但旺旺的双手在最后的关头却停住了。旺旺万分委屈地说:“我不。”
惠嫂说:“傻孩子,弟弟吃不完的。”
旺旺流出泪,他的泪在阳光底下发出六角形的光芒,有一种烁人的模样。旺旺盯住惠嫂的乳房拖着哭腔说:“我不。不是我妈妈!”旺旺丢下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回头就跑掉了。
作者简介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原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作家,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2013年推出首部非虚构文学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2013年12月他的《大雨如注》获得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杨澜访谈录》将毕飞宇誉为“文字推拿师”,推拿时代的疼痛。
代表作品有《推拿》、《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平原》、《玉米》等,作品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作品推荐语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在于情节,而在于对琐碎生活的真切描摹,人性化的细节,譬如惠嫂给孩子喂奶时的动作、神态,旺旺的眼睛,刻画出一个精神受到伤害的孩子,对母爱既渴望亲近,又忧惧哀伤的复杂心理。表现出母爱匮乏的现实,对母爱的企盼。惠嫂看到孩子的受伤,表现出圣洁的情怀。
这个故事,属于一种无事的悲剧,一种心灵的悲剧,弥漫着古典的伤感色彩。
《哺乳期的女人》主题源于作者多年前在浙江一个小镇的见闻,及与一位刚生孩子的同事拥抱的感受,实构与虚构兼有。
1995年5月,作者傍晚到达一个小镇,找旅馆的过程中,发现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剩老人和小孩,且都不会说普通话。作者在一家装修不错的房子前见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其它的话作者都没听懂,只听懂了一句话,她说自己有5个儿子,说这话时表情自豪。作者那一刻感到这种自豪背后的空洞,她那么多儿子,没一个在她身边。后来作者在《南京日报》的同事生完孩子回来,见面时发现同事身体变形了。拥抱一下,闻到母乳的香味。
作者经常想起那次奇特的拥抱,想到老太太说她有5个儿子那一幕,联想到中国空心化的小镇、中国社会形态出的问题。这个理性判断和洋溢着乳香味的拥抱记忆,还原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构思就这么完成。作者拿起圆珠笔,两天内用时8个小时完成了这篇小说。
小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