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街头,常有阿塞人因为我的东方面孔,用汉语的“你好”向我打招呼。有时,我在银行、地铁或者超市里偶遇的阿塞人,甚至能用标准的汉语发音和地道的汉语表达与我聊天,侃侃而谈他们在中国的经历,让我不禁啧啧称奇。称赞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会摆摆手,谦虚地答道,“哪里!哪里!略知皮毛而已”。听上去就像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但在几年前,这种情况还大有不同。那时热情的本地人见到东方面孔,通常只会用韩语或日语打招呼。这种改变缘何而来?阿塞拜疆人学习汉语的热情源于何处?作为阿塞拜疆共和国巴库国立大学的公派汉语教师,我想在此为您揭开阿塞拜疆汉语推广历史和现状的神秘面纱。
中阿关系
中国与历史上阿塞拜疆地区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丝绸之路形成之始。20世纪90年代,中国是最早承认阿塞拜疆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两国正式建立双边外交关系。同年8月,中国驻阿大使馆在巴库成立。
为了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国开始实施“一带一路”政策,中阿关系也由此得到了长足发展。2015年12月,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后,中国也派高端代表团对阿塞拜疆进行了回访。
从那时开始,两国在经济、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据阿塞拜疆国家海关总局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系阿塞拜疆第九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总额达5亿6500万美元。过去几年中,石油行业一直是在阿中资企业的支柱产业。
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赴阿留学,其中半数学生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据中国驻阿大使馆数据表明,中国在阿高校的注册学生约为100人,专业涉及石油工程、俄语、计算机科学、教育等学科。
2016年2月,中国公民入境阿塞拜疆落地签政策颁布实施,吸引了更多的中国游客,特别是背包客来到这片昔日国人了解甚少的国度观光旅游。7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重新开通了乌鲁木齐至巴库的直飞航线,同时增开了广州至巴库的新航线。
阿塞拜疆汉语教学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政府于2004年推出了全球孔子学院汉语推广项目。该项目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推行实施,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汉语教学资源,满足国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为文化多元性的发展添砖加瓦。截至2015年末,中国已在全球建立了逾500所孔院,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100多所。
2011年4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与阿塞拜疆共和国巴库国立大学合作成立了阿塞拜疆首所孔子学院——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承办院校为安徽大学。除了孔子学院本部,巴大孔院还拥有阿塞拜疆外交大学、阿塞拜疆总统直属行政学院等多个教学点。迄今为止,已有约1500名学生在巴大孔院接受了课程培训。
目前,巴大孔院设置了三个级别的课程,拥有约300名学生。此外,孔院提供汉语水平考试辅导课、商务汉语交际等专门课程。注册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包括茶道、中国书画、太极在内的诸多文化课程。
为了丰富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让他们寓学于乐,巴大孔院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除了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庆典,孔子学院还会组织每年一度的中国夏令营何大学生“汉语桥”阿塞拜疆赛区的比赛。巴大孔院最近举办的“孔子学院日”活动,具体安排分为三部分:中国电影展、阿塞学生夏令营摄影展及中国当代文学系列讲座。
2016年6月,阿塞拜疆又成立了一所新的孔子学院——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随着新汉语教师的到来,阿塞拜疆两所孔子学院必将合力在当地制造一阵学习汉语的新热潮。
除了孔子学院以外,阿塞拜疆有两所大学开设了中国区域学本科学位课程:阿塞拜疆历史最悠久的巴库国立大学和充满朝气的阿塞拜疆语言大学。
巴库国立大学的中国区域学专业和日语、韩语等专业共同隶属于远东语言与文学系,已拥有13年的历史,是阿塞拜疆最早的汉语教学点。2009年,巴大推出了汉语硕士项目。截至2016年7月,已有约90名学生从巴大获得了中国区域学专业本科学位,5名学生获得了汉语硕士学位。
大使之声
魏敬华(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
阿塞拜疆十分欢迎并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政治上,2015年阿利耶夫总统访华期间,双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对接两国发展战略;经济上,阿重点推出交通、农业、旅游业改革措施,特别是构建东-西,南-北交通大通道,欢迎中国通过东-西铁路干线经里海-巴库向西经格鲁吉亚,土耳其向欧洲运送铁路货物;人文上,在阿已设立两所孔子学院,两国教育校际交流逐步展开。
在此基础上,中阿两国还将在以下方面实现深层次合作:政治上,互信将进一步加深,高层互访将更加频繁,双边关系有望实现大的提升;经济上,围绕能源、农业,电信等领域合作大项目有望实现突破;教育文化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需要双方政府部门予以更大关注并加大投入。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教育领域,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目前阿政府对汉语人才尚无特殊政策。我国对在华学成返阿人员有一定关注,但由于相关机制建设缺失,效果一般。驻阿使馆至今未设立专门的教育文化主管处室,阿国也没有相关管理机构,对阿国汉语人才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有针对性的跟踪和培养。
教师之声
罗晓志(现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前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与乌克兰相比,阿塞拜疆的汉语教学起步相对较晚,且仍停留在语言教学本身,尚未上升到汉学高度。个人认为这是由于两国历史上交往相对较少造成的。然而,随着如今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文化领域合作的加强,汉语教学也呈现迅猛发展之势。
除各个大学之外,孔院的教学点还包括阿塞拜疆国家新闻通讯社,阿塞拜疆国家社会科学院等。我们针对阿新社的记者开设了专门课程,并辅助他们建立汉语网页,汉语成为该官方网站的七种语言之一。由于阿塞拜疆国家社科院成立了“一带一路”等中国问题的专业研究小组,我们也针对其研究学者开设了更多汉语相关课程。
当前学习汉语的这种热情主要源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更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国问题,与中国往来的必要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自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于2011年针对留学生推出奖学金项目以来,更多留学生被丰厚的奖学金吸引,选择赴华留学。
我希望将来阿塞拜疆政府能更加重视汉语教学,并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更多支持,这样就会有更多当地学生从中受益。
奥克泰(巴库国立大学东方学系远东语言与文学教研室主任)
巴库国立大学的中国区域学专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这一点鲜为人知。后来由于缺乏师资,该专业不得不暂时关闭。自2000年在巴库国立大学阿拉伯语系担任日语教师以来,我意识到了远东地区在国际舞台中的重要性,开始慎重考虑成立远东语言系。于是,我将汉语和日语一同列入了我的计划。
作为远东语言与文学教研室的创始人,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它的成长。感谢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了语言培训以及去中国留学深造的宝贵机会。此外,在中国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下,新编纂的汉语教材也即将在阿付梓出版。这套教材采用中、俄、阿三语对照形式,将对阿塞拜疆学生学习汉语带来巨大帮助。
目前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都是缺乏本土汉语教师师资。我真诚希望我们的毕业生能返回母校,和汉语教师一道,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
孙彦(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
2011年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伊始,我就开始以志愿者教师的身份在此工作,现在我是巴大孔院的公派汉语教师。毫不夸张地说,我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是在阿塞度过的。记得孔院成立之初,我是当时唯一的志愿者教师,协助当时唯一的公派汉语教师,也是我们孔院的院长胡凤华工作。万事开头难。那时我住在一个狭小潮湿的宿舍里,经常有小白鼠光顾。没有多少人知道孔院,我们就拍摄了电视广告,还亲自上街头分发宣传单。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周末也无暇休息。
如今,我们已拥有14名志愿者教师和公派汉语教师,教学设备和生活条件也大有改观。巴大孔院及其奖学金广为人知,申请奖学金的报名时间未到,申请者便已开始踊跃报名。我的学生遍布各地。回顾从前,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但我觉得所有努力都是有回报的,都是值得的。
学生之声
加马勒(巴库国立大学学生,获政府奖学金在华中师范大学留学)
我对地理和历史非常感兴趣,以后想写一本关于中国各个省份地理和历史的书。来到中国后,我发现中国人对阿塞拜疆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国家。
我在中国学习的是国际关系,以后想成为一名外交官,努力找到解决纳卡问题的办法,为阿塞拜疆带来和平和发展。
纳尔敏(巴库国立大学汉语专业硕士,现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巴库分公司任职)
我考上巴库国立大学那年,恰好赶上学校首度开设中国区域学这一新专业。我认为汉语可能会给我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就将原本的第一志愿美国区域学改成了中国区域学。后来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从中国留学回国后,我又在巴库国立大学继续深造。获硕士学位之后,我顺利地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巴库分公司谋得了职位。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我的同事当中有一些是中国人,每天我都有新的收获。对我而言,办公室就像一个位于巴库的小中国。
米娜(曾在安徽大学留学,现在西班牙留学)
孔院教师参加米娜的婚礼
很多人都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我喜欢挑战,于是决定尝试一下。从中国留学归来后,我更加独立,也有了更开放的世界观。我在一家中资企业担任人事经理,还找到了来自中国的如意郎君。
乌萨拉(曾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留学,现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学习)
我喜欢中国汉字,它们很漂亮。通过学习汉语,我意识到,如果我对什么事有信念,不断尝试,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中国人很友善。我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遇到的教师都非常负责。当地学生知道我在学习汉语,也很乐意和我交朋友。即使现在,我有问题还是会请教他们。记得当时我们还有一个宿管,我们喊她“阿姨”。她总对我们这群留学生说:“既然你们自己的妈妈不在身边,就把我当成你们的妈妈吧”。有次我生病,她还给我炖了美味的汤,我感动极了。
李响(巴库国立大学东方学系学生,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留学)
刚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我就非常努力,对着镜子看嘴型练发音,晚上不睡觉默写汉字,还通过上街搭讪以及网络平台找人练口语。
赴华留学的经历仿佛给我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我更多地在实践中学习汉语,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还与中国朋友一起合作创业。我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去南京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
纳子林(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本科及硕士学位,现于巴库从事国际活动管理相关工作)
我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学习了八年国际关系。没去中国之前,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做事方式。事实表明,中国和世界高度接轨,那儿的人也非常务实。
在华留学的经历影响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曾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担任志愿者,积累了一些活动组织和策划经验。后来它成了我的职业方向。
尽管中国的超级大国身份还不被所有国家认同,但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再也不是我2006年首次拜访的那个国家了。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继续塑造影响着我的生活。
努尔兰娜(现就职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巴库分公司)
学习汉语是我命中注定的。尽管我曾对中国一无所知,有段时间我却突然萌发了学习汉语的强烈冲动。汉语在我的生命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也亲眼目睹了它多姿多彩的文化。我从来不知道中国是一个如此繁荣的国家,中国菜是那么美味诱人!现在我和中国人一起工作。他们内心单纯,善解人意,和他们交流起来很轻松。
玉冰(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曾在阿新社工作)
代表阿塞拜疆区去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的时候,我游历了很多名胜古迹,中国如诗如画的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我在阿塞拜疆新闻通讯社工作了两年。现在我打算重新寻梦,我想成为一名汉语教师。
古妮儿(现居广州,就读于中山大学)
我父亲是一个商人,从事对华进出口贸易已经十年了。几年前我念高中的时候,我们举家迁徙到了中国。目前我在中山大学念书。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到处人山人海!但我深爱着中国,毕业后想在广州当地的大使馆工作。
后记
感谢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以及我的派出学校,让我有机会为汉语推广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给予我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得以亲眼见到异国他乡精彩纷呈的多元文化,进而重新考量审视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写完稿子才更加深刻体会到汉推事业的不易——尤其是在阿塞拜疆这种语言文化背景极其复杂的环境之下。问题总会层出不穷,但我们从未放弃变得更好!衷心祝福我们的学生们,愿他们都能早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并谨此向每位投身汉语教学事业的教师致敬!也由衷感谢大使及大使夫人悉心解答我的提问,两位院长接受采访,以及诸多师生的参与!谢谢大家!!
关于作者:吴卉,阿塞拜疆共和国巴库国立大学外派汉语教师。业余从事翻译,记者工作,多篇关于阿塞拜疆的文章刊载于《广州日报》、厦门日报社《双语周刊》、Visions of Azerbaijan等中外媒体。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