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叠字迹密密麻麻的表格,上面用日文详细记载着时间、地点、出席人数、作品名称、作者、刊期、报告者、内容介绍等信息。在“作者”一栏,我们可以看到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家的名字,如王蒙、高晓声、史铁生、苏童、关仁山等。
这是日本“《人民文学》读书会”的会报。1976年《人民文学》复刊不久,一群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读者就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读书会。45年间,“《人民文学》读书会”的成员不断更迭,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始终是这份来自中国的文学期刊。
1月22日,“《人民文学》读书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办了成立45周年纪念活动,并邀请中国作协外联部、人民文学杂志社代表及作家代表参加。新老朋友因中国文学相聚云端,畅谈感想,其乐融融。
因热爱而相聚 现年82岁的横川伸曾长期执教于日本东洋大学,现为日本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他还记得读书会刚成立时的情形:“读书会是由日本日中学院的几个教员发起的,他们希望通过阅读刚刚复刊的《人民文学》,了解中国社会的最新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读书会的活动形式固定下来,每月一次例会,从一期《人民文学》上选一个短篇小说和一个中篇小说进行阅读,先由两个报告人分别撰写提纲,介绍故事梗概,发表读后感,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并从作品的难易度、趣味度等方面进行打分,最高五颗星。比如王小波1995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南瓜豆腐》,被评为易读度四星、有趣度五星,反映了会员们对这篇作品的喜爱。迟子建的中篇小说《草地上的云朵》也得到会员们认可,大家打出了易读度五星、有趣度四星的分数。此外,会员们有时还会临时增设评价尺度,比如对蔡骏的《戴珍珠耳环的淑芬》,就设了个“怀乡度”的指标,会员们打了四颗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而是非常纯粹的读者。很多会员的本职工作和文学无关,参加这个读书会就是因为喜欢文学,觉得中国小说好看。”会员樋口裕子说。 饭村直子是老会员,参加读书会30年了。她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但由于工作和文学没关系,一度与中国文学形同陌路,“直到参加读书会,才让我又接触到中国文学”。 从成立至今,“《人民文学》读书会”会员最多时近百人,现有的十几名会员中,有教师、邮局职员、医生,也有翻译工作者。读书会没有章程等规定,也不收会费,“能存在至今,靠的是会员的积极性。”横川伸说:“大家的共同爱好是阅读中国文学。通过《人民文学》了解日新月异的中国,是一种享受。” 从业余到专业 “能和樋口裕子在线上见面,太高兴了!她是我的作品《小姐妹》的日文译者。我觉得她的翻译非常严谨,她多次通过邮件就文中的一些词句、地名和我探讨,向我求证。”视频会议上,作家黄咏梅说。《小姐妹》是发表在2018年第10期《人民文学》上的一篇小说,樋口裕子读后,很喜欢这个作品,便着手进行翻译,最终发表在《灯火》(《人民文学》日文版)上。 作为“《人民文学》读书会”成员,樋口裕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业余读者转型为成熟的译者。她曾在中国留学,除了黄咏梅的作品,还翻译过陈丹燕的《上海的红颜遗事》、姚鄂梅的《母亲大人》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樋口裕子的翻译,让小说中我出生的马王街,出现在日本读者面前。她还在地图中找到了这个地方。”黄咏梅说。 “《人民文学》读书会”中,不少会员也从事中国文学翻译工作。已故会员田村年起翻译过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1984年由第三文明社出版,日文名称为《北京的女医生——人到中年》。 北村亮介的《中国成语入门》2012年由风咏社出版,收词852条,每个词下面列举的5个例句,都是从《人民文学》中收集来的。通过他们的巧手巧思,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日本传播。 别看“《人民文学》读书会”标榜“兴趣”“业余”,会员们的提问可非常专业。在视频会议的交流环节,蔡骏、邵丽、潘向黎和黄咏梅4位中国作家分别就自己的《戴珍珠耳环的淑芬》《黄河故事》《荷花姜》《小姐妹》与日本读者展开交流。“小说中的这个情节,反映了男女主人公想要接近又互相排斥的心理,我这样说对吗?”“主人公起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日本读者的热情和细致,让作家们觉得遇到了异国知音。蔡骏说:“他们会关注小说中人物潜在的心理和逻辑,说明他们可以关注到海明威所说的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部分。日本读者非常认真,也特别注意细节。” 见证中日友好 45年来,“《人民文学》读书会”与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缘分,也成为中日友好的见证。 得知日本有一群热心读者自费订阅《人民文学》,并持之以恒坚持阅读,2003年和2004年,时任《人民文学》主编的韩作荣和副主编李敬泽在访日时,分别与“《人民文学》读书会”部分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杂志社从2004年开始向读书会主要成员赠阅刊物。 2008年11月3日至9日,是读书会老成员印象深刻的一段时间。应中国作协邀请,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组派,以辻哲也为团长的“《人民文学》读书会代表团”一行7人来到了中国。 代表团成员高木晶子至今保留着在人民文学杂志社与编辑们的合影。她说:“我们去了北京、杭州、绍兴和上海,见到了倾慕已久的王安忆、刘庆邦、邱华栋等作家,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故居博物馆等,还游览了杭州西湖、北京京郊爨底下村。”在北京,高木晶子把读书会活动资料赠送给人民文学杂志社,代表团成员马雪峰还将她阅读刘庆邦《美满家庭》《回家》等短篇小说的体会赠给刘庆邦留念。 横川伸说:“《人民文学》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读书会。作品如果不好看,我们的活动就没法继续下去。”他代表读书会成员说的话,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既温暖又忐忑:“有这么好的读者,我们感动极了、温暖极了;也鞭策我们一定要把刊物办好,把作品质量当作刊物的‘命根子’。”他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而“《人民文学》读书会”已经举办了45年,读书会的存在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作出了贡献,同时也证明,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中日两国的文学交流都会汇聚成一股热流。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