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来是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备受瞩目的文学盛会,和往届不乏争议或偏爱冷门的获奖作品不同,摘得2016年龚古尔桂冠的《温柔之歌》,在获奖之前已经成为各大畅销书榜的宠儿,初版两个月销售近十万册。
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保姆与雇主之间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曲捕捉小人物复杂情感与艰难处境的“温柔之歌“。作者蕾拉·斯利玛尼不仅是一位温柔美丽的80后女作家,也是龚古尔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在怀孕期间获奖的女性。
蕾拉·斯利玛尼
2017年8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将推出《温柔之歌》的简体中文版,译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袁筱一。凤凰文化记者了解到,该书将于8月18日在上海书展上首发。届时,译者袁筱一、翻译家黄昱宁与评论家周立民还将进行《有毒的“温柔之歌”:一个巴黎保姆的爱与毁灭》主题文学对谈。
这是一曲怎样的“温柔之歌”?从题材上似乎很难给这部小说归类:它是侦探小说,故事从一个引人入胜的结局写起——“婴儿已经死了”,进而讲述了一个保姆杀死她照看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它是女性文学,故事的关键围绕两位女性展开——厌倦了家庭主妇生活的米莉亚姆和众人眼中仙女般的保姆路易丝,从而呈现了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之间的两难、爱与占有之间的困境;同时它也是一张描绘了社会边缘小人物的图谱,保姆们通常是移民者,没有身份证件、贫困无比,如同城市的幽灵般生活在平行世界,销售着她们的家务能力和母爱……
正是这些线索交织而谱写了一曲完整的《温柔之歌》,以谋杀案起笔,蕾拉·斯利玛尼凭借天才般的敏锐洞察力,以简洁利落又冷静精准的文笔,书写了一个保姆和雇主之间的故事,剥茧抽丝地把人类难以捉摸的脆弱感情尽呈纸上:爱、嫉妒、占有、仇恨……在这些情感背后叩问的是一个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关于阶级差异、文化偏见、爱与教育方式、金钱关系和支配关系,等等。小说展开伊始读者不免要问:路易丝为什么杀人?但在故事最后读者怕是会问:又是什么杀死了路易丝?小说没有给出答案,但答案又似乎隐藏在故事的蛛丝马迹中,一切都等待读者去开启、去解读。
蕾拉·斯利玛尼称得上是龚古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作家之一,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对保姆群体和女性的关注与她的身份和成长环境不无关系。蕾拉是摩洛哥与法国双国籍作家,1981年出生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一个富裕之家,自幼热爱文学且涉猎广泛,曾追随茨威格的足迹横跨东欧,也沉醉于巴尔扎克、左拉和雨果的文字,对契诃夫更是尤为钟情。17岁到法国求学,开始认识到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存状况的巨大差异,也获得不同的视角去反观阶级问题和种族观念。2014年出版关于女性瘾者的小说处女作《食人魔花园》(本书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18年1月推出),被《新观察家》报赞誉为书写了“一位当代的包法利夫人”,2016年出版《温柔之歌》,一举摘下龚古尔文学奖,PAGE des libraires杂志称“我们确信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蕾拉的获奖在法语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因为她是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年轻女作家,因为她摩洛哥裔和女权主义者的身份,还因为她打破了进入文学界要从自传写起的不成文规定,因为她在小说中聚焦于点滴的日常生活来挖掘优雅生活秩序下那巨大而复杂的黑洞,及深陷疯狂之中的溺水者所有错综复杂的秘密和阴暗的命运。作家笛安表示:“阅读这部小说是件困难的事,很多时候我都不能面对这其间的惨痛”。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贝尔纳·皮沃赞誉《温柔之歌》的获奖“证明龚古尔奖回归了它设立之初的传统”,1987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塔哈尔·本·杰伦表示“蕾拉·斯利玛尼为法语文学带来了新的书写向度”。作家阿乙认为“斩获2016年度龚古尔奖的斯利玛尼代表着最新的欧洲趣味”。而对于蕾拉自身来说,这是她坚信的文学的反抗的力量,她要为女性发出温柔且尖锐的声音,要去打破关于母性的神话和谎言,要以文学的力量去改变读它的人。
《温柔之歌》[法]蕾拉·斯利马尼著,袁筱一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