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联合中国顶尖高校和优秀学者,致力于为海外研究中国的青年学者提供博士阶段在华研修的机会和支持,包括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和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
2024-2025年度“新汉学计划”博士项目招生即将截止,热烈欢迎符合条件的各国青年学者申报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简介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是中国国内最重要的以海外汉学为基础和特色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在国家多部委的支持下,依托“一带一路”丰富的汉学资源,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深入落实“五通”目标要求,根据“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文化发展实际,开展以民心相通为基础的智库建设和相关交叉学科研究。它依托国际高水平的智库人才队伍,承担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通过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平台,致力于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为“一带一路”倡议输送更多优质的学术力量。
导师介绍
张西平,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天天主教文献整理研究》。代表著作:《儒学西传欧洲研究导论》《欧洲早期汉学史》《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导论》《中欧早期思想交流史》《跟着利玛窦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英、法、西、葡、德等文)等专著。2018年荣获西班牙使馆文化处“中国—西班牙文化交流‘庞迪我年’特别贡献奖”,2019年获得由西班牙王国外交部颁发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六世授予的 “国民成就十字勋章”,2021年6月25日获得由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Luca Ferrari)代表意大利总统所颁发的“领导者勋章”。
徐宝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召集人,中宣部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专项工作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口述史”首席专家,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市汉学与中国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名家工作室首席专家,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长期从事海外汉学,中国文化与诗学、儒家伦理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伦理世界的诗性敞开——<礼记>诗学问题论析》《北美汉学中国古代文论的汉学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管窥》《中国文化知识辞典》等中英文著作5部,古籍整理著作2卷,主编教材4部,出版研究报告3部,在《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范军,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华出版促进会教育新闻出版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成果、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国家版本馆展示书目、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等评审专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出版专题展”咨询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闻卷、出版卷三审专家。多次参加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的起草工作,主持完成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项重大调研报告和重大课题,其中数篇获相关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出版研究季刊(施普林格)》《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翻译》等C刊上发表理论文章和论文200余篇,其中30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编撰写《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2013年至2020年历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2013年至2019年历年《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08年至2019年历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专著等。其中数部版权被输至美、英、日等国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专访。
1、“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提供哪些支持
奖学金:学费、生活和研究津贴、国际旅费等支持。
学术资源:获得18所中国顶尖高校的学术培养;参加量身定制的论坛、研修、工作坊等学术活动,得到中外高校多位导师的专业指导,与中外学者深入交流互动。
未来发展:毕业后优先获得“新汉学计划”其他项目支持,如博士论文和译著出版、来华研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
2、申请资质是什么
有志于从事与中国相关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学术基础扎实,有较为明确的研究课题或目标,能用中文开展研究,具体如下:
中外合作培养博士项目:资助外国大学注册的优秀博士生在读期间来华学习、联合研究及撰写博士论文。一般为1学期至2学年。
非中国公民;
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及以上;
正式注册的外国正规大学在读博士生;
来华攻读博士学位项目:资助外国优秀硕士攻读中国大学博士学位。根据大学学制要求,一般为3到4年。
非中国公民;
汉语水平考试(HSK)五级及以上;
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毕业硕士生;
3、如何申请
即日起至2024年2月28日可登录http://www.chinese.cn/page/#/pcpage/csp完成在线申请。
4、需要准备什么申请材料
中外合作培养博士:
硕士论文摘要或其他研究成果;
博士在读证明;
博士论文摘要;
在华期间研究计划;
2封本专业领域专家推荐信;
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单;
来华攻读博士学位:
经公证的大学本科、硕士学习期间成绩单、学位证书(应届硕士应提供学校证明文件);
博士研究计划;
2封本专业领域专家推荐信;
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单;
5、评审流程包括哪些
报考院校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及中方导师评审;
本专业的专家评审;
统一的远程视频面试。
6、联系方式与截止时间
联系方式: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徐老师、张老师
+86-(0)10-82300038
zhangxiaoyin@blcu.edu.cn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学研究处 王老师
+86-(0)10-58595771
wangxinsheng@chinese.cn
截止时间:2024年2月28日。
欢迎各国优秀青年学者报名参与~
2024-11-18
2024-11-15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