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43人 动态:4条 标签: 英语 汉语
简介:古诗词与现代诗英汉互译交流。
2. 《新诗天地》:优先刊登二十行以内新诗,酌情刊登超过20行的新诗。
3. 《本期特辑》:刊登具有特殊意义或体例的新诗,比如“新性灵诗集”,“情诗一组”,等等。
6. 《诗文赏析》:刊登《诗殿堂》刊物上登载过的诗文的赏析。
1. 投《微型诗苑》和《新诗天地》的稿件,请电邮至:npoems@poetryh.com
2. 投《古诗新意》的稿件,请用繁体字,电邮至:cpoems@poetryh.com
3. 投其他栏目,请电邮至contact@poetryh.com
4. 若愿加入华诗会,请发包含“我愿加入华诗会”七字电子邮件至cpa@poetryh.com
1. 您邮件的主题处,请仿照右边格式书写:XXX(本名)投《微型诗苑》5首
第三行 电子信箱:wangkunlun@hotmail.com
注:每种类型的诗稿不超过八首,超过八首以后的诗稿不予审阅。不同类型的诗请按上面的规定投入不同的邮箱。请按以上规定直接将稿件贴在邮件的内容处,不要用word等附件邮寄你的文稿。
四、投稿日期: 2019年1月1日开始征稿,2019年1月31日结束,2019年3月31日出版
1. 《诗殿堂》刊登高端诗作。稿件一经录用,将被译成英语,用汉英双语纸质书刊形式出版,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发行。来稿可自带英译文,但保留修改权。来稿推荐自行提供高质量英译(同时提供译者简介),优先录用。
2. 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请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操作,特别是不要从微信里投递稿件。微信名往往跟本名或置名不同,会增加编辑的查找时间和工作量。
3. 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已在其他纸质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一律文责图责自负,不承担任何责任。发表于的文字图片,拥有编辑,选编,网贴,出版权。
Plum blossoms emit scent in cold weather;
A sword sharpened through repeated stoning.
A good wording conjures up wind and rain,
A great poem moves gods and immortals.
译文一: Flowing water, flowers falling, and spring gone all away:
There is heaven; and there is the world of men.( Bryant 译 )
译文一: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 庞德译 )
译文二:You go ten thousand miles, drifting away Like an unrooted water-grass.(Obata 译)
译文三:Here we bid each other goodbye,
You’ll go a thousand leagues alone.(许渊冲译)
1989年1月,诗人海子写下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年3月26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像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诗歌史上越来越清晰。
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并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兴趣。母亲见了,便想方设法寻来一些旧报纸、书籍,启蒙他认字。
年纪虽不大,海子却早早在村子里有了“神童”的美誉。他的弟弟曾撰文回忆,海子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读书特别勤奋,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坚持看书。
15岁时,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也是诗歌比较流行的时期,出现了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
不久,海子写出了成名作《亚洲铜》,一时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瞩目的焦点。诗人雷格与海子是校友,他回忆,自己上学时海子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未名湖诗歌朗诵会,海子还会和西川一起回校来读诗。
每当海子有了新作品,便会有人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喜爱诗歌的学生们中间流传。对雷格们来说,那时海子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人物了。
而今,在许多人眼中,海子尽管人生起点不高,但无疑还算顺利:考入大学、挣得一个安稳工作,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前途无疑一片光明。
但是,在3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却选择了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告别人世。据说,当时他身边带着四本书,还留有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从出生到离世,海子只在人间度过25年光阴。有人统计,在大约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作品,在其离世后结集为《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出版。
他写出过流传至今的句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一首诗的名字“以梦为马”,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援引的热词。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北大学子中,海子影响很大。他的一生虽短,但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诗歌。”雷格回忆道。
30多年前,海子有名气,但并不像现在这么知名。在雷格看来,如今,海子和他的诗似乎成了装饰和点缀小资文青生活的文化偶像和流行元素,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那么,海子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诗人吗?或者说,他的诗为什么在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奥登认为,只有具备上述五点其中的三四点,才能叫做“大诗人”。雷格认为,除了因为海子早早离世,导致第五条无法评判外,其余四条都基本符合。所以,他的诗歌流行起来很自然。
“海子诗歌有弱点。他性格上有急躁的一面,有时候写东西没写完就失去了兴趣,就会扔掉。”诗人西渡说。“但海子无疑是个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他的诗可以说是最恰当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在人们纪念海子、称颂其作品的同时,诗歌在今天却露出了日渐寂寞的趋势,显得很小众。以至于常常有人发问,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读诗?
“历史上,诗歌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甚至比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更早进入人类的生活,譬如《诗经》。”雷格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诗歌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诗歌给了人们抒发感情的渠道,也给了人们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的角度。海子便在诗中表达过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歌也是打开想象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雷格说,即便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多读读诗也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生受益的”。
1989年1月,诗人海子写下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年3月26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像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诗歌史上越来越清晰。
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并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兴趣。母亲见了,便想方设法寻来一些旧报纸、书籍,启蒙他认字。
年纪虽不大,海子却早早在村子里有了“神童”的美誉。他的弟弟曾撰文回忆,海子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读书特别勤奋,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坚持看书。
15岁时,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也是诗歌比较流行的时期,出现了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
不久,海子写出了成名作《亚洲铜》,一时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瞩目的焦点。诗人雷格与海子是校友,他回忆,自己上学时海子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未名湖诗歌朗诵会,海子还会和西川一起回校来读诗。
每当海子有了新作品,便会有人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喜爱诗歌的学生们中间流传。对雷格们来说,那时海子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人物了。
而今,在许多人眼中,海子尽管人生起点不高,但无疑还算顺利:考入大学、挣得一个安稳工作,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前途无疑一片光明。
但是,在3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却选择了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告别人世。据说,当时他身边带着四本书,还留有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从出生到离世,海子只在人间度过25年光阴。有人统计,在大约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作品,在其离世后结集为《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出版。
他写出过流传至今的句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一首诗的名字“以梦为马”,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援引的热词。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北大学子中,海子影响很大。他的一生虽短,但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诗歌。”雷格回忆道。
30多年前,海子有名气,但并不像现在这么知名。在雷格看来,如今,海子和他的诗似乎成了装饰和点缀小资文青生活的文化偶像和流行元素,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那么,海子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诗人吗?或者说,他的诗为什么在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奥登认为,只有具备上述五点其中的三四点,才能叫做“大诗人”。雷格认为,除了因为海子早早离世,导致第五条无法评判外,其余四条都基本符合。所以,他的诗歌流行起来很自然。
“海子诗歌有弱点。他性格上有急躁的一面,有时候写东西没写完就失去了兴趣,就会扔掉。”诗人西渡说。“但海子无疑是个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他的诗可以说是最恰当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在人们纪念海子、称颂其作品的同时,诗歌在今天却露出了日渐寂寞的趋势,显得很小众。以至于常常有人发问,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读诗?
“历史上,诗歌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甚至比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更早进入人类的生活,譬如《诗经》。”雷格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诗歌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诗歌给了人们抒发感情的渠道,也给了人们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的角度。海子便在诗中表达过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歌也是打开想象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雷格说,即便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多读读诗也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生受益的”。
译文一: Flowing water, flowers falling, and spring gone all away:
There is heaven; and there is the world of men.( Bryant 译 )
译文一: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 庞德译 )
译文二:You go ten thousand miles, drifting away Like an unrooted water-grass.(Obata 译)
译文三:Here we bid each other goodbye,
You’ll go a thousand leagues alone.(许渊冲译)
2. 《新诗天地》:优先刊登二十行以内新诗,酌情刊登超过20行的新诗。
3. 《本期特辑》:刊登具有特殊意义或体例的新诗,比如“新性灵诗集”,“情诗一组”,等等。
6. 《诗文赏析》:刊登《诗殿堂》刊物上登载过的诗文的赏析。
1. 投《微型诗苑》和《新诗天地》的稿件,请电邮至:npoems@poetryh.com
2. 投《古诗新意》的稿件,请用繁体字,电邮至:cpoems@poetryh.com
3. 投其他栏目,请电邮至contact@poetryh.com
4. 若愿加入华诗会,请发包含“我愿加入华诗会”七字电子邮件至cpa@poetryh.com
1. 您邮件的主题处,请仿照右边格式书写:XXX(本名)投《微型诗苑》5首
第三行 电子信箱:wangkunlun@hotmail.com
注:每种类型的诗稿不超过八首,超过八首以后的诗稿不予审阅。不同类型的诗请按上面的规定投入不同的邮箱。请按以上规定直接将稿件贴在邮件的内容处,不要用word等附件邮寄你的文稿。
四、投稿日期: 2019年1月1日开始征稿,2019年1月31日结束,2019年3月31日出版
1. 《诗殿堂》刊登高端诗作。稿件一经录用,将被译成英语,用汉英双语纸质书刊形式出版,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发行。来稿可自带英译文,但保留修改权。来稿推荐自行提供高质量英译(同时提供译者简介),优先录用。
2. 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请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操作,特别是不要从微信里投递稿件。微信名往往跟本名或置名不同,会增加编辑的查找时间和工作量。
3. 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已在其他纸质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一律文责图责自负,不承担任何责任。发表于的文字图片,拥有编辑,选编,网贴,出版权。
Plum blossoms emit scent in cold weather;
A sword sharpened through repeated stoning.
A good wording conjures up wind and rain,
A great poem moves gods and immortals.
2. 《新诗天地》:优先刊登二十行以内新诗,酌情刊登超过20行的新诗。
3. 《本期特辑》:刊登具有特殊意义或体例的新诗,比如“新性灵诗集”,“情诗一组”,等等。
6. 《诗文赏析》:刊登《诗殿堂》刊物上登载过的诗文的赏析。
1. 投《微型诗苑》和《新诗天地》的稿件,请电邮至:npoems@poetryh.com
2. 投《古诗新意》的稿件,请用繁体字,电邮至:cpoems@poetryh.com
3. 投其他栏目,请电邮至contact@poetryh.com
4. 若愿加入华诗会,请发包含“我愿加入华诗会”七字电子邮件至cpa@poetryh.com
1. 您邮件的主题处,请仿照右边格式书写:XXX(本名)投《微型诗苑》5首
第三行 电子信箱:wangkunlun@hotmail.com
注:每种类型的诗稿不超过八首,超过八首以后的诗稿不予审阅。不同类型的诗请按上面的规定投入不同的邮箱。请按以上规定直接将稿件贴在邮件的内容处,不要用word等附件邮寄你的文稿。
四、投稿日期: 2019年1月1日开始征稿,2019年1月31日结束,2019年3月31日出版
1. 《诗殿堂》刊登高端诗作。稿件一经录用,将被译成英语,用汉英双语纸质书刊形式出版,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发行。来稿可自带英译文,但保留修改权。来稿推荐自行提供高质量英译(同时提供译者简介),优先录用。
2. 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请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操作,特别是不要从微信里投递稿件。微信名往往跟本名或置名不同,会增加编辑的查找时间和工作量。
3. 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已在其他纸质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一律文责图责自负,不承担任何责任。发表于的文字图片,拥有编辑,选编,网贴,出版权。
Plum blossoms emit scent in cold weather;
A sword sharpened through repeated stoning.
A good wording conjures up wind and rain,
A great poem moves gods and immortals.
译文一: Flowing water, flowers falling, and spring gone all away:
There is heaven; and there is the world of men.( Bryant 译 )
译文一: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 庞德译 )
译文二:You go ten thousand miles, drifting away Like an unrooted water-grass.(Obata 译)
译文三:Here we bid each other goodbye,
You’ll go a thousand leagues alone.(许渊冲译)
1989年1月,诗人海子写下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年3月26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像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诗歌史上越来越清晰。
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并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兴趣。母亲见了,便想方设法寻来一些旧报纸、书籍,启蒙他认字。
年纪虽不大,海子却早早在村子里有了“神童”的美誉。他的弟弟曾撰文回忆,海子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读书特别勤奋,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坚持看书。
15岁时,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也是诗歌比较流行的时期,出现了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
不久,海子写出了成名作《亚洲铜》,一时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瞩目的焦点。诗人雷格与海子是校友,他回忆,自己上学时海子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未名湖诗歌朗诵会,海子还会和西川一起回校来读诗。
每当海子有了新作品,便会有人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喜爱诗歌的学生们中间流传。对雷格们来说,那时海子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人物了。
而今,在许多人眼中,海子尽管人生起点不高,但无疑还算顺利:考入大学、挣得一个安稳工作,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前途无疑一片光明。
但是,在3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却选择了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告别人世。据说,当时他身边带着四本书,还留有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从出生到离世,海子只在人间度过25年光阴。有人统计,在大约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作品,在其离世后结集为《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出版。
他写出过流传至今的句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一首诗的名字“以梦为马”,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援引的热词。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北大学子中,海子影响很大。他的一生虽短,但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诗歌。”雷格回忆道。
30多年前,海子有名气,但并不像现在这么知名。在雷格看来,如今,海子和他的诗似乎成了装饰和点缀小资文青生活的文化偶像和流行元素,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那么,海子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诗人吗?或者说,他的诗为什么在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奥登认为,只有具备上述五点其中的三四点,才能叫做“大诗人”。雷格认为,除了因为海子早早离世,导致第五条无法评判外,其余四条都基本符合。所以,他的诗歌流行起来很自然。
“海子诗歌有弱点。他性格上有急躁的一面,有时候写东西没写完就失去了兴趣,就会扔掉。”诗人西渡说。“但海子无疑是个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他的诗可以说是最恰当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在人们纪念海子、称颂其作品的同时,诗歌在今天却露出了日渐寂寞的趋势,显得很小众。以至于常常有人发问,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读诗?
“历史上,诗歌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甚至比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更早进入人类的生活,譬如《诗经》。”雷格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诗歌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诗歌给了人们抒发感情的渠道,也给了人们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的角度。海子便在诗中表达过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歌也是打开想象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雷格说,即便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多读读诗也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生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