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建交70周年 | 浩·巴特尔夫:用翻译搭起中蒙友谊之桥

浩·巴特尔夫说,他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中蒙友谊,他希望通过他的译作和努力,还能帮助更多的蒙古人和中国人了解中蒙之间的交往历史。浩·巴特尔夫目前的创作和翻译计划包括,和一名蒙古国的华侨作家合作创作一本书,用中蒙双语讲述蒙古的华侨历史;以及将讲述蒙古草原牧民生活的蒙古国电影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的观众。

2019-09-19
中蒙建交70周年 | 蒙古汉学家温德华:从中国历史爱好者到译者

温德华从1990年开始学习汉语,长年从事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最爱读的中国作品也便是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2009年从华中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博士学位时,她注意到,不仅中国明朝和蒙古之间的历史资料很少,而且很多蒙古历史学家也不太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2019-09-18
“世界纵论新中国70周年”专题系列 “我想做德国的李白” ——专访德国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

中国文化译研网专家会员沃尔夫冈·顾彬是波恩大学终身教授、德国汉学家,他翻译了上百本中国古代诗词、哲学著作以及现当代文学作品。近日顾彬在波恩大学接受记者专访,谈他与中国文化的结缘,谈他对新中国70年发展的认识。

2019-09-16
【70年:世界看中国】 澳著名汉学家马克林教授:我目睹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林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国际经济与亚洲研究学院的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赴华任教以来,北京便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2019-09-16
汉学家施舟人: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全球趋势

施舟人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了诸多贡献。他出版了多部汉学书籍并主持翻译了《五经》。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却很少翻译成外语传向世界。如中国的《五经》,除了百余年前一位外国传教士部分翻译过外,并没有被正式翻译。这直接影响了西方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思想的了解。

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