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文化交流之基,创中尼合作新局——中国-尼泊尔文化交流研讨会在京举12月23日,由察哈尔学会主办的中国-尼泊尔文化交流研讨会在学会秘书处会议室举办,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高级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主持。
早在2005年,贾南德拉国王就提出,要把尼泊尔打造成“过境经济体”,扮演南亚与中国的桥梁,复兴南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尼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的重大机遇,尤其在高层交往、互联互通、贸易、灾后重建、能源和旅游等方面,尼泊尔亦于今年5月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计划。今年9月,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尼泊尔地处中、印两个大国之间,能够成为连接两大新兴经济体的桥梁和纽带”,两国正面临着更多发展和繁荣的机遇。
本次活动,察哈尔学会邀请到龙兴春等多位从事中尼关系研究的资深学者与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等资深官员学者,以文化角度为切入点,展开了人文、社会、政治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
会议伊始,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前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对鲍达尔大使一行人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他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指出察哈尔学会与尼泊尔的交流由来已久,双方曾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开展过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他希望察哈尔学会继续与尼泊尔保持良好关系,共同促进中尼关系的发展与繁荣。
鲍德尔大使在发言中强调了知识对健全人格、构建社会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尼双方的文化交流应借助大学、研究所等渠道,双边合作有着良好前景。此外,他认为中尼交流的主要障碍是语言问题。截止目前,中尼双方的历史、文化交流局限于英文领域,难免会出现一些翻译上的问题。双方难以建立汉语-尼泊尔语直接交流的通道。只有解决了语言问题,双方才能对彼此的社会人文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在十九大之后提出的新政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尼也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双方应在政策等方面展开合作,使两国领导人保持多领域的沟通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晓晨指出中尼之间应该开辟一个社会人文交流的新领域,他分三点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中尼双方应对社会、人文交流下一个新的定义,实现教育等领域的全方位知识共享。第二,中尼双方在保持传统旅游文化交流的同时建立新的沟通途径,如学者访问、智库对话等,察哈尔学会正在努力的建设一个稳定的智库交流通道。第三,便利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双方应早日实现语言互通,并尽可能做到通晓两国交往的历史。中尼双方应在政策、法律、社会建设等领域相互帮助、借鉴,共促两国关系的发展。
尼泊尔学院社会科学部顾问、尼泊尔前驻俄国大使、尼泊尔国会对外关系和人权委员会主席喜兰亚·拉尔·史莱萨指出在国内大选结束后尼泊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政府试图建立更多新的关系。“在我们来到这里时,新的尼泊尔的政府已经决定要大力促进中国与尼泊尔的关系发展。”他认为尼泊尔国内的稳定取决于中尼关系的发展,两国应在亚投行、工业等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化的合作,然而中尼之间仍然存在着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第一是两国关系的压力,第二在是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动力不足。他总结道:“中尼双方应努力促进喜马拉雅区域中印度、拉萨和加德满都的多边合作,回收共赢红利。”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成锡忠指出史莱萨谈到的两国之间的“压力问题”实质上就是达赖集团和西方势力在尼泊尔产生的影响,中尼双方应共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
在谈到中尼未来合作的前景时,成锡忠强调打通中尼两国互通的道路是第一要务,目前,北京和加德满都之间的高速公路是互通边境的,两国之间唯一障碍就是口岸建设问题,他极力主张双方集中援助资金打通一条道路,建立樟木口岸到加德满都的120公里通道。此外,建设两国的双向快速公路也是比较现实的。第二,尼泊尔水利资源非常丰富,但现在仅开发了1%,中尼应合作开发尼泊尔的水电,不仅能解决尼泊尔的用电问题,还能促进尼泊尔的电力出口、经济繁荣。中国西藏也能因此解决用电问题。第三,在农业领域,中国应帮助尼泊尔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尼泊尔农业发展并解决西藏的粮食进口来源问题。第四,在公共舆论层面,媒体应尽量少用“亲华”、“亲印”等词汇,尼泊尔应采取大国平衡政策,与中印两国都建立良好关系。
尼泊尔学院院长甘加·普拉撒德·尤普莱提在发言中感谢了察哈尔学会对中尼关系发展做出的贡献,他指出尼泊尔的稳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之上,而这一点需要中方的帮助。尼泊尔政府的重组对中尼双方都带来了新的合作机会与合作动力,有利于双方建立新的合作通道。
尼泊尔出版人、编辑巴苏·德·达喀尔结合自身领域对中尼文化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第三方语言的翻译可能会曲解文字本身的含义,新时期双方最重要的工作应是早日实现汉语、尼泊尔语的直接互译。日前,尼泊尔设有一个中国研究中心,还有一个尼泊尔学院,这两个机构翻译了很多中尼之间的著作,还有一些政治、文化方面的书籍。然而,中尼双方仍然面临着民间沟通不足的困境。尼泊尔国内的普通民众对中国国情、文化知之甚少,中农双方今后应开展网络、自媒体等领域的合作,使得两国的民众能尽快的了解彼此。
谈到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尼泊尔语专业讲师林薇强调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她谈到了尼泊尔语的《西游记》已经在尼上映,而越来越多的尼泊尔青少年也开始学习中文,双方应互派老师、教育者学习汉语、尼泊尔语,先实现教师群体的互通,再实现文化层面的广泛交流。截止日前,5000名尼泊尔学生开始在中国学习,包括工程、传媒等等,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都有,2017和2018年中国政府将邀请更多的尼泊尔学生在中国学习,相信随着教师群体的互通,中尼双方的文化交流会更上一层楼。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霍奇森项目)南亚语言和文化系研究员拉梅时·K·敦格尔指出尼泊尔长期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中印尼三国的合作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西方的干预与影响,随着三方关系的缓和,当前是中尼合作的最佳时机。在谈及中尼能源、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时,他指出尼泊尔应摆脱西方影响,发出更多的“尼泊尔声音”,从而独立开展与中方的合作。此外,他强调了中尼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并希望直达加德满都的铁路早日通车。
来自尼泊尔,在华就读的普拉迪普博士指出尼泊尔政府应保持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并解决法律层面的漏洞,这样才能引来中国企业的投资。他结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指出中尼双方的合作在具体领域面临着光说不做的问题。“在提出政策之后,更重要的是去落实它。”
察哈尔学会与尼泊尔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今年1月17日,学会就曾赴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参与了2017中尼智库对话会。2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和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中国南亚学会理事、河北经贸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树彬就曾受鲍德尔的邀请,在尼泊尔驻华大使馆就中尼智库对话会和中尼友好合作进行了座谈。11月14日,由学会主办的“中国-尼泊尔合作与南亚和平繁荣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鲍德尔出席会议并作了主旨发言。
察哈尔学会下设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该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建言献计。值此尼泊尔国内政府重组,中尼合作面临新机遇之际,学会将继续致力于促近中尼关系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尼泊尔的建设贡献民间智力支持。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