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白珂手执彩绸,将京剧《天女散花》演绎得精彩纷呈,由此获得2014年《汉语桥》全球总决赛三等奖。彭慧燕的武戏《扈家庄》英武利落,获2015年《汉语桥》全球总决赛二等奖。她们都是戏曲孔子学院的学生。
浩天和安迪,两个“80后”芬兰小伙子,演出武戏《三岔口》动作熟练干脆,颇具专业风范。他们都是中国戏曲学院的进修生,2015年两人毕业后,回到芬兰创办了名为“武生”的文化公司,在芬兰积极开展京剧培训、演出等活动。
近年来,中国戏曲学院通过开办戏曲孔子学院、对外交流演出等活动,一方面培养了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又懂得戏曲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让外国观众喜爱上中国戏曲,助推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
戏曲孔子学院名扬海外
目前全球共有140个国家开设了510家孔子学院,学员总数近200万人,而美国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戏曲孔子学院是全球唯一一家以中国戏曲教学为特色的孔子学院,为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兼国际交流合作部主任于建刚介绍,7年来,戏曲孔院创建了以汉语语言文化类课程为基础、以戏曲表演艺术类课程为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以儒家思想、民族音乐和戏曲艺术理论与实践为核心的研究氛围,拓展了以“三巡”(巡演、巡展、巡讲)活动、夏令营、社区活动为亮点的推广渠道。7年来,宾汉顿戏曲孔院累计注册学生4000余人次,举办及参加各类教育、文艺演出、研讨等活动360余场,参与人数累计约18万人,受到美国当地各界人士的欢迎。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部项目主管刘璐说:“2014年,应孔院总部邀请,中国戏曲学院21人团组赴英国、爱尔兰等地开展为期11天的全球孔院日十周年文化巡演活动,大受欢迎。”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国戏曲走向海外,翻译最为关键。以前会外语的不懂戏曲,懂戏曲的又不会外语,造成诸多尴尬,如把《贵妃醉酒》译成《喝醉酒的小妾》,把《单刀会》译成《关老爷赴宴》,令人啼笑皆非。
2012年6月,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系,这是国内第一个培养以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相关人才的教学系,下设国际文化交流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所,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具有世界观念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一门以上流利外语,能独立从事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015年,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京剧名家张火丁赴美演出,国际文化交流系教师、戏曲领域的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汉学教授陆大伟、英国伦敦大学的戏剧学专家Ashley,共同完成了《白蛇传》和《锁麟囊》的剧本翻译工作。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教师程艳说,他们的翻译经历了几个步骤:首先对中文戏文本身加以理解,看录像,看彩排,进行翻译并修改,然后再将文本转换成字幕。为了减少错误,他们不只是看剧本,更会反复观看演出,对各个细节都要有所把握。
于建刚认为,国外专家的引入为戏曲翻译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最终的译本更加符合海外观众的需求。因此,积极拓展与国外专家的合作是戏曲翻译发展和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年上半年,该翻译团队每周举办一次与国外专家的交流会,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翻译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等进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戏曲翻译文本等资源库的建设上达成共识。”
2025-01-07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