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举办中白文化与教育对话研讨会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达莎

2016-05-03

     2016年4月21日至4月22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语文系与中国驻白俄罗斯共和国使馆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白文化与教育对话:历史、现状、未来”年度研讨会。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 N.Khmelnitskiy主持了本次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旨在促进中国和白俄罗斯之间的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推动白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发展。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白大语文系主任I. Rovdo教授、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负责人王大军先生、白大孔子学院白方院长A. Gordey先生、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 N.Khmelnitskiy副教授致辞,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白俄罗斯和中国的二十多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演讲。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语文系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所长黄卓越教授前来参加本次活动。参会者包括北京语言大学汉学所、“星星”出版社、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语文系和国际关系系、明斯克第12中学等知名单位的代表,在白大学习的一些中国硕士研究生与国立大学的同学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汉学、中国文化及中国典籍在白俄罗斯的翻译与出版的最新动态等进行了对话与交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和白俄罗斯文化交流:中文广播频道

   二、中白文学方面的交流、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翻译史与汉学史的互动

    四、白译中的特点

    五、中国典籍在白俄罗斯的出版情况

    六、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七、中学汉语教育问题

    八、中国文化研究

    九、中国文学研究

    十、“一路一带”与中白文化及教育交流

    在这届研讨会中,北京语言大学汉学所所长黄教授像会议介绍了翻译史与汉学史相关的联系,包括翻译的分类、翻译进入汉学史(俄国汉学与法国汉学)、编译与改译的情况。“星星”出版社社长A.Korlyukevich介绍了白俄罗斯同胞包括诗人与作家来华的经历。“星星”出版社“青年”杂志总编辑S.Denisova介绍了该杂志中收集的有关中国主题的题材,这些发已表的作品涉及对中国诗人与白俄罗斯诗人作诗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的分析等,以及“对白”翻译工作坊成员用白俄罗斯语翻译徐志摩等诗作的情况。“星星”出版社“火焰”杂志负责人Y. Aleychenko介绍了由“星星”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国诗歌白俄罗斯语译诗“吉兆:中国诗人”(目前已出版五卷)的情况。白大语文系文学理论教研室主任V. Rogoysha作了白译中诗歌难点分析的报告。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教师Y. Molotkova作了关于中学汉语教材的分析报告。语言暨文学教学法教研室副教授T.Ignatovich讲述了电子教材与资源在汉语言教学的作用。中学汉语老师O.Kochetkova介绍了中学汉语教学概况。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教师A.Bukataya作了关于张翎创作特点分析报告,其中涉及对历史事件的诠释与分析的方法等。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教师D.Nechyparuk作了关于孝道、孝顺、孝敬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现象的分析报告。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教师A.Kholeva讲述了白译中过程中间接翻译语言的作用。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教师郭晋龙作了关于中国和白俄罗斯“一路一带”文化及教育交流的报告。来自中国的硕士研究生分析了俄罗斯诗人谢尔盖·叶榭宁与中国诗人海子诗歌相似之处。

    通过各位专家与学者的报告展示及问题讨论,让我们对白俄罗斯的汉学、汉语教学以及中国典籍在白俄罗斯的传播情况有了崭新的认识,研讨会也为大家开展汉学与中国文化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会议完满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巩固了白俄罗斯汉学及中国文化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到了该领域的学术动态;2,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互相的认识;3,了解中国图书出版、汉语教学、中国文化学术研究的最新概况,借此而发现创新之处。本次研讨会收到了会议论文30余篇,会后将结集出版。

    研讨会的第二天由白大语文系汉语教研室安娜老师和达莎老师主持的“对白”翻译工作坊成员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汉学所所长黄卓越教授进行了有关翻译方面的交流,与会的青年翻译家朗诵了自己翻译成白俄罗斯语的中国现代诗人的诗歌,并与黄教授分享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困难以及中文和白俄罗斯译文的诗歌格律、押韵方面的差异等议题。青年学子的翻译与朗诵    包括:

    M.Bulgak:戴望舒“烦忧”;

    N.Shykulo:闻一多“色彩”;

    A.Bereznyatskaya:戴望舒“乐园鸟”、徐志摩“云游”;

    D.Shareyko:“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 、徐志摩“为要寻一个明星” ;

    N.Bagritsevich:闻一多“祈祷”、徐志摩“变与不变”;

    K.Galkovskaya : 徐志摩“月下待杜鹃不来” ;

    D.Nechyparuk(达莎):戴望舒“太阳下”、“我的记忆”;

    A.Kholeva(安娜):戴望舒“雨巷”。

    通过几天的研讨会的密切接触,中白两国同行的友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作者:达莎(D.Nechyparuk)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