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主管的国家级外宣期刊《中国新闻发布》在新出版的2024年第2期“我的中国故事”栏目刊发了秘鲁天主教大学副校长办公室顾问兼亚洲大学关系顾问邓如朋(Rubén Tang)署名文章《中国血缘的召唤,让我选择了这里》。去年七月,邓如朋(Rubén Tang)教授受世界汉学中心邀请来华参加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并正式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开展联合汉学研究、文化交流等工作。本文为邓如朋(Rubén Tang)入驻世界汉学中心访学期间所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邓如朋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会场
秘鲁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19世纪华人开始移民秘鲁以来,他们不仅在秘鲁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整个拉丁美洲经济社会的发展。1849年,第一批中国移民抵达秘鲁,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寻找新的未来。一百多年来,从田间劳作的苦力,到创办公司的商人,秘鲁华人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各行各业贡献着力量。正因为华人移民的存在,秘鲁与中国两个古老文明产生了接触,不仅开启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丰富了秘鲁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随着华人移民逐渐融入秘鲁社会,一个有趣的社会文化融合过程便开始了。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促进了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建立。
从血缘到文化——我与中国的情感链接
20世纪30年代,我的祖父母从中国广东鹤山移民至秘鲁。他们创办了几家非常成功的中餐馆,并养育了6个子女。祖父母都是客家人,他们在家里只讲客家话。他们较大的三个孩子在当地中文学校学习广东话,而较小的三个则在秘鲁学校接受西班牙语教育。虽然生长于秘鲁,但在家庭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我的父辈们与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情感联系。在家中,我父亲常给子女们讲述中国习俗,他一直为自己的中国血统而骄傲。
邓如朋的家族合影
作为秘鲁第三代华裔,对我而言,小时候想获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是十分困难的。正因如此,我对寻根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毕业于秘鲁天主教大学的国际贸易法专业。此后在国际商会(ICC)工作时,我了解到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正逐步摆脱贫困,成为获得大量外国投资的工业化国家。这令我对中国及赴中国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我的汉语学习之旅由此开始。从华人社团秉正会,到秘鲁天主教大学东方研究中心,每周一次的课程,让我的中文水平逐渐达到了日常使用所需。“如朋”是我为自己取的中国名字,源自《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99年,我获得奖学金前往台湾师范大学国语教学中心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亚洲。在这里,我真正开始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在中国台北以及到上海学习和工作的七年间,我探访了更多的中国城市,这段经历对我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十分有益。
从零起步,搭建秘中文化交流平台
2005年,我回到了秘鲁,担任外贸旅游部亚太经合组织(APEC)事务法律顾问。在该部工作的两年间,秘中两国签署了《关于支持在秘鲁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谅解备忘录》。那时的我并未想到,多年后,我将负责筹建秘鲁第一所孔子学院。
2006年,我受聘于秘鲁天主教大学法律系,开展亚洲问题研究,并教授中国法律、经济和人文地理等课程。第二年,受校长路易斯·古斯曼-巴隆(Luis Guzmán-Barrón)博士的委托,我对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等事宜进行调研并制定工作方案。在我看来,没有比让汉语教学在秘鲁生根发芽更值得投入与奉献的事业了。
万事开头难。2008年孔子学院项目启动初期,我们只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许多筹备工作、宣传策划以及文案撰写都需要在家中完成。
由于孔子学院的共建单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而我的上海生活经历,使我对该校教学优势及中国国情等相对了解,为我后来担任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2008年底,我被任命为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首任院长。2009年3月20日,孔子学院正式挂牌招生。两所大学的领导、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和秘鲁政府代表均出席了仪式。自投身孔子学院的建设起,我们便以高度的专业精神,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代表中国的“文化名片”。
2014年3月,在秘鲁天主教大学,邓如朋(右二)与时任中国驻秘鲁大使黄敏慧(左一)、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左二)等出席孔子像揭幕仪式。
随着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和第一批中国教师抵达秘鲁,我们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融洽的工作团队,并依托秘鲁天主教大学的声誉,充分开展各种形式教学,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们的孔子学院已被公认为秘鲁最好的孔子学院,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孔子学院之一。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我越来越感受到在秘鲁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如今,不仅天主教大学及周边大学的学生前来学习汉语,一些社会上的在职人员,甚至还有小学生也“闻风而动”,来到这里学习汉语。
在“相互成就”中深耕中华文化
推动汉语教学走进中学,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课程;举办文化讲座、图片展览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和了解中国文化;帮助本校学生组成研究小组,探索学习中国文学、法律和经济等各个学科领域……随着一次次新尝试的落地,孔子学院在秘鲁蓬勃发展,为秘中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邓如朋(后排中)与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合影。
十余年间,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已形成了一支由中外方院长领导,9名中方教师、16名本土教师和9名秘方管理人员组成的优秀团队。孔子学院拥有了总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和教学场地,图书馆藏书6000余册,成人、青少年和儿童汉语课程的注册学生人数每年稳步增长,从2009年的70人增长到2019年的2347人,共有201名学生先后获得各类奖学金赴华留学进修。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涉及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经济学、国际关系、建筑、中医、武术等多个学科的中国文化知识论坛与讲座,在注册学员与普通民众中产生良好的声望与积极的社会影响。
与秘鲁华人社团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活动,是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另一大特色。通过与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合作,组织各种活动深入当地社区,孔子学院像一颗种子,在秘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8年底,在中国成都举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孔子学院大会上,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我们被评为全球25所最佳孔子学院之一。
2018年底,在第十三届世界孔子学院大会上,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优秀孔子学院”。图为邓如朋代表该院领取奖牌。
而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更多的秘鲁学生有机会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前往中国学习语言、了解中国文化,并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以实现他们的梦想,正如20年前的我一样。秘中友好的情谊在一代代学子间传承。
邓如朋在世界汉学中心参加中外作家研讨
如今,我依然在秘鲁天主教大学副校长办公室顾问兼亚洲大学关系顾问的岗位上忙碌,为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秘鲁国内的中国研究事业仍然任重道远,但我将全力以赴,迎接新的挑战。
作者简介:邓如朋(Rubén Tang),秘鲁天主教大学副校长办公室顾问兼亚洲大学关系顾问,2009-2019年期间担任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秘方院长,为中秘文明交流互鉴、中秘人民友谊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