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受邀出席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并作分论坛主旨演讲

来源:世界汉学中心

作者:

2025-07-11

  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圆满举办。来自70余个国家的560余位嘉宾齐聚尼山脚下,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主题,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1.jpg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参与组织方代表发表主旨演讲,并参加圆桌论坛。

2.jpg

  徐宝锋教授在演讲中表示:

  中埃文明对话拥有深厚历史根基:他回顾了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子赴埃学习、双向传播文化,以及两国在反殖民斗争中相互支持的历程,指出中埃不仅是全面战略伙伴,更是文明的亲密对话者。他强调,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凭借强大的文化柔性与再生力,历经挑战依然延续,文明互鉴与民心相知构成了中埃关系最深厚的底色和最牢固的基础。

  文明互鉴需回应时代共同挑战:他指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安全赤字、发展失衡、生态危机等共同问题,单一文明答案不足。他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尊重多样性、弘扬共同价值、传承创新)与埃及在阿盟、非盟的主张高度契合。他强调文明对话应超越学术层面,转化为经济合作、社会治理、教育创新的“文化方案”,为全球南方发展提供智慧。

3.png

  在全球变局中坚定文化主体意识:他阐明中埃作为“在苦难中重生”的文明,其文化自信应是理性、包容、平等的文化主体意识,而非情绪性民族主义。他指出文明是“强者的根基”而非“弱者的记忆”,呼吁跳出“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叙事陷阱,以“南方视角”重构世界文明的多极图谱,提升价值输出和话语塑造能力。

  构建新型文明关系需制度支撑与价值共鸣:他介绍了世界汉学中心在推动中埃、中阿文明对话上的具体实践,如成立“埃及汉学家理事会”、举办北非汉学家大会等,旨在通过学术、翻译、研习、教育项目推动跨学科协作与知识共创。他表示目标是共同建构“全球南方文明话语体系”,从汉学到中国学出发,开启“文明共构”新时代。

  肩负共同使命照亮人类未来:他呼吁以对历史的敬畏、现实的担当、未来的关切,持续深化中埃文明对话与合作。他强调中埃两大古老文明相遇是“世界重新发现自身根系的召唤”,肩负着不仅要讲好各自故事,更要共同讲好“人类的故事”的重要使命,让古老智慧照亮前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4.jpg

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

  开幕式当日,徐宝锋教授接受CGTN直播连线采访。

5.png

  徐宝锋教授在采访中表示:儒学智慧为应对现代性挑战提供了核心解决方案——以“仁”奠定全球伦理基础,以“礼”引导可持续发展,以“君子”道德领导模式替代强权政治,并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构建跨文明伦理框架;同时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路径,汉学研究搭建的“思想之桥”能破除偏见、凝聚人类对正义与智慧的共同追求,世界汉学中心通过学术协作实证文明多样性赋能人类发展,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培育共情根基。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