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笔译工作坊 | 善译之法,波斯语汉学青年探寻文博翻译技巧与策略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3-05-16


7d2e9881fd022362e1e8fef51fdfdbb7.jpg

近日,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波斯语翻译课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刘慧副教授为60余名波斯语汉学青年们带来了一场融合语言学、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流、博物馆学等学科知识的学术讲座。


68462de22c3663454534620eab23ef6c.jpg

刘慧副教授以学员们的翻译作业为实例,重点讲解了汉语-波斯文翻译常用的方法技巧及策略。刘慧教授指出,翻译不是“简单粗暴”地拿“参考答案”作对照,而是采取“就事论事”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体现“译者主体性”,充分发挥译者在语言翻译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85b8bdc1b6650fe3f9ca44c093c8d390.jpg

在瓷器专题语言课上,刘慧副教授首先围绕学员作业分析了语句时态及语态术语等基础知识,特别强调了关于“海晏河清”和“炉火纯青”等这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注意点,并引用“宋代点茶”相关视频内容作为翻译语料,为学员们带来了一段专业的传译范本。


d9614e7c9bff096faf4e83de833ff991.jpg

课堂最后,刘慧副教授为学员们详细罗列了文博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继续探索、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修炼自身翻译素养,成为未来的“新汉学使者”。刘副教教授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双语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得到了汉学青年们的赞赏,课堂氛围严谨热烈。


翻译作为桥梁,在促进跨文化传播与交流融合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的波斯语汉学青年们将继续磨炼翻译能力,成为既掌握文博专业知识,又有语言功底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文博互译内容的准确性,为中国文博艺术的世界化阐释、理解、传播以及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fc87cdaf95b0a201e87b574b16683d17.jpg

刘慧

刘慧,哲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朗伊斯兰文化、苏非神秘主义文学。近年来,参与了多个专业项目及课题,并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专著有《丝路文明对话:刘智对贾米思想的诠释》《当代伊朗社会与文化》,撰写并发表的学术论文(翻译相关)有《伊朗出台“波斯语作品外译及出版支持计划”》《中伊媒体合作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行途径——基于伊朗媒体生态环境的考量》等。

图片


“新汉学计划”

海外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文物和博物馆笔译工作坊


“新汉学计划”旨在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学术合作项目,培养中文水平优异、文化背景多样、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青年汉学与中国研究人才,推动汉学和中国研究跨文化、跨专业、跨学科发展。


中国文博笔译工作坊作为本项目的重点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承办。


本次工作坊以文博翻译为主题,聘请国内外19位知名专家、学者、译者,特开设中国文化课、语言翻译课,其中中国文化课为公开课,所有学员(截至目前,本次工作坊共有253人报名,涵盖40个国家和地区)与非学员均可学习,语言翻译课只面向报名学员,分语种(阿拉伯语、英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波斯语)单独授课。

a85e97ef02c73dd34b33ada16c30ba1a.jpg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汉学中心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重要使命,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责任编辑:黄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