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玛窦之名架中西文明桥梁,世界汉学中心赋能汉学新发展

来源:世界汉学中心

作者:

2025-05-20

  2025年5月17日,意大利利玛窦汉学中心在马切拉塔正式落成,同期利玛窦广场也宣告落成,并揭幕了利玛窦徐光启“利徐谈道”雕像。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中国驻意大利佛罗伦萨总领事尹琦、马切拉塔市长帕瓦罗蒂、利玛窦文化基金会主席高达理以及马尔凯大区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落成典礼。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世界汉学在全球学术和战略布局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jpg

  利玛窦,作为世界汉学的开拓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0多年前,他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数学、天文、地理、水利等科学知识,还与徐光启等中国知识分子通力合作,将儒家经典“四书”以及《庄子》《史记》等众多中国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被誉为“泰西儒士”“西学东渐第一人”,是西方汉学的奠基人。

2.jpg

  马切拉塔作为利玛窦的故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世界汉学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其与利玛窦文化基金会合作在此成立利玛窦汉学中心,无疑为世界汉学研究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3.jpg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在全球,世界汉学中心已完成50个海外分中心与国别理事会的点位布局,开展举办涵盖全球汉学家交流活动57次,覆盖了全球37个语言和78个国家,在世界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jpg

  而新成立的利玛窦汉学中心将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精神传统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不仅能深入挖掘利玛窦的学术遗产,还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世界汉学的研究边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5.jpg

  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利玛窦汉学中心的成立意义深远。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愈发重要。利玛窦汉学中心将继承和发扬利玛窦的精神,为中西文明的交流搭建桥梁,推动双方在文化、学术、思想等多领域的深度互动,助力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的世界文明格局。

6.jpg

  在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教授围绕着利玛窦的学术贡献、世界汉学的发展趋势、利玛窦汉学中心的使命与愿景等三个层面发表了主旨演讲,为中心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汉学研究的全球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7.jpg

  意大利利玛窦汉学中心的成立,是世界汉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以利玛窦的精神为指引,以马切拉塔的独特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世界汉学中心全球汉学学术力量为支撑,在世界汉学研究与文明互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推动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全球理解发挥重要的学术作用,书写世界汉学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世界汉学中心.jpg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中心依托北京语言大学丰富的汉学研究资源,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建构学术服务和研究平台,凝聚全球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打造世界汉学家母港与世界汉学“根服务器”。

  世界汉学中心精心打造了全球汉学家信息网络系统,联络沟通了100多个国家、近5000名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研究与知识资源,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促进汉学家与汉学研究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汉学学科发展,培养汉学学术新人才,与汉学家共同建构跨越空间的汉学(中国学)学术共同体。世界汉学中心将依托其深厚的汉学学术资源,持续邀请更多海外优秀汉学大家入驻世界汉学中心从事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让世界汉学中心成为世界汉学家的学术研究母港,帮助汉学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建设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新传播体系。使世界汉学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汉学枢纽,推动汉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回归中国,并阔步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吴文志